信息中心

信息中心
行业资讯
企业新闻
公告栏
 

农村供水管网漏损主要控制对策

1 统筹管网更新改造

    农村供水工程的更新改造和管网建设应统筹规划、精心施工、系统设计,结合系统安全、供水水压、节能降耗、水质稳定、管网漏损、供水保障等各方面需求。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工程运行状况、管网漏损特点等,通过全面系统的管网检漏,合理制定管网更新改造标准和计划。条件允许时可以利用漏损计量检测、水力模型、管网地理信息系统等方法评估管网漏损程度,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网更新改造计划提供数据支持。管网更新改造时要讲求经济效益,即科学测算经济收益与新增投资之间的关系。

2 完善水量计量装置

    加强村镇供水工程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设计,对用水户、出水厂、受益村、原水、回用水等按照规范要求配备多级水量计量装置。同时,对于水表管理应加强技术指导,全面考虑水表使用寿命与购置成本间的关系科学选用水表类型,进一步优化水表更换周期。

3 科学管控管网水压

    合理的管网供水压力既要满足消防栓、管网末端的水压要求更要保证管网薄弱点的稳定运行,维持系统水压处于相对较低的运行状态。管控管网水压不仅有利于降低漏水量、减少管道漏水范围,而且可以降低新漏点的发生概率,在减少加压水泵电耗的同时还能使部分承压薄弱点“转危为安”。调查资料显示,在保障正常供水情况下若能够降低10%的供水水压,减少5个百分点的管网漏损率。以此推算前文所述工程案例,其供水管网漏损水量每日可减少1900m3,减少运行成本0. 285 万元,全年减少成本约104万元。

    实际工程中,水压管理主要有阀门控压、调蓄池水位控压、水泵控压和分区控压等几种途径。其中,阀门控压主要是采取人工操作或远程遥控的方式,控制阀门开度形成一定水头损失,由此达到控制阀门下游管网水压的目的,该过程要有效防止水锤的产生,严禁水泵或者阀门的快速启闭,以防损坏或破裂管道薄弱处; 重力自流供水工程比较使用水塔、清水池、高位水池等调蓄池水位控压,可以在夜间用水需求较小的时段适当降低管网水压或调蓄池水位;水泵控压是合理搭配不同功率的水泵,在满足供水效率和运行工况的条件下实现管网水压的科学调控,水泵变频调速可以更加高效、精准地实现水压管控; 分区控压通常适用于较大规模的供水工程,在综合考虑管网程度、系统规模、管材质量、管道类型、运行年限、用水情况和地理高程等因素的基础上,实行分区管控。将统一压力调度整个管网水压逐渐转变为分级水压调节,另建二次加压泵房,以保证高程偏远或配水距离较远受水区管道压力处于适宜的运行区间。

4 定期实施管网检漏

    实践表明,管网破损较大的漏点漏损水量约占总量的80%,大的漏点相对于小的漏点而言更容易被发现处理。因此,相关管理单位要定期组织农村供水管网巡查,检漏人员要全面掌握管道维修、使用年限、管道位置、周边土壤类型、管径、埋深、水压以及地下水位等情况,检查沿途管线埋设地表是否有湿痕或者积水,检查井、排水阀、排气阀和阀门等有无埋压损坏,查看用户用水量以及管网末端水压等情况,对发现的隐患及漏损点要及时处置。同时,供水工程管理单位要加强主动检漏力度。独立分区计量主要是将管网划分成若干片区,通过安装多级阀门和水表实施层层控制与计量,结合水量平衡原理统计分析夜间最小和日常供水流量的水量差,对管网漏损状况进行科学评估,从而框定漏点区域、缩小漏点的定位范围,这是主动检漏的重要环节,可为供水管网更新改在优化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另外,对于漏点的查找也可选用听音检漏等方法。

5 加快自动化信息化建设

    自动化、信息化是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及提高工程运行管理效率的有效手段,通过自动监控水厂配水、净水、输水、取水等全套生产环节全面掌握管网运行状态,从而实现远程管理控制水压、大流量突发漏损事故及时处置和远程漏损计量。另外,在建模的基础上可设定情景开展模拟研究,进一步优化供水系统运行操作规程和管网运行水压调度,切实提升农村供水工程智能管理水平。条件允许时逐步升级已具备自动化、信息化的水厂,加强工程运行节能节水降耗、供水安全保障等相关研究,加快智慧水厂建设。

·上一篇:农村供水管网漏损现状
·下一篇:着重建立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的长效机制


微信公众号:Yzjt581212
微信号:jietong87234015

江苏省扬州市徐凝门大街130号
电 话: 0514- 87234015
销售一部: 孙 杰 (0)13801458422 15995147608
销售二部:陈泳江 (0) 13801456943
客服电话:0514-87236231